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成因,无论是一般风险还是特殊风险,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即互联网金融机构自身、客户、计算机网络系统、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等方面。
一、网络金融机构自身的原因
缺乏互联网金融机构运营管理经验是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互联网金融是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新生事物。例如,美国安全第一网上银行成立至今只有10年的历史。但由于互联网金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有利于金融机构争取到尽可能多、尽可能广的客户群,因此受到金融业的普遍青睐。一些传统的大型银行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设计,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在互联网金融规模和客户迅速扩大的同时,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经营管理经验不足,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经营管理策略,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互联网金融面临着各种风险。例如,早在1997年,世界金融巨头花旗银行就开始实施依托互联网金融服务将客户群从1亿扩大到10亿的宏伟计划,并提出要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的先行者。金融业。然而近日,却意外发现该金融机构200名客户的个人信息(包括信用卡账号)出现在俄罗斯某黑客网站上。并得到世界金融界的高度重视。
二、客户方面的原因
互联网金融风险来源于客户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以我国网上银行为例,网上银行的信用风险已经成为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障碍。据媒体报道,我国某市某法院1999年审结各类诉讼案件1万余件,其中经济类诉讼案件占60%以上,其中80%是此类失信行为直接引发的经济纠纷。如“管道、欺骗、绑架和欺骗”。仅一家地方金融机构一年就被追回逾期贷款百余次。这反映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金融运行中人与人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缺乏信用观念,信用关系相当混乱。
在任何社会中,当其成员不值得信任而不必为失信付出相应的代价或只需付出很小的代价时,整个社会都会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即人际关系紧张、组织关系松弛,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1、民族凝聚力下降,最终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危及民族的竞争力。我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阶段,信用体系还不完善,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信用关系规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企业之间提供的商业信用为例。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远高于发达国家。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间逾期应收账款金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5%。 1998年,全国法院共受理经济纠纷和民事债权债务纠纷案件289万件,约占法院受理案件总数的51%。在欧美国家,企业之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占比超过50%。纯现金交易方式越来越少,仅占5%~10%;而在我国,很多企业宁愿放弃大量的订单和客户。但拒绝采用信用结算方式,现金结算比例高达30%-40%。
在个人信用方面,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评级和记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空白。直到1997年,中长期金融消费信贷才开始在住房和耐用消费品领域发展。目前,消费信贷规模约占金融信贷总规模的5%;信用卡侧重于储蓄功能,提供的消费信贷功能非常有限。在发达国家,消费信贷约占金融信贷总规模的40%。 2000年6月28日,180万上海市民率先获得征信公司出具的个人征信报告,中国大陆的个人征信体系不再空白。上海试点的联合征信系统在发达国家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是建立个人征信体系的重要基础。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信用更为重要,因为很多交易都是在人不见面的“虚拟”环境中完成的。如果信用体系不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将面临巨大风险。
三、网络系统方面的原因
互联网金融的货币以电子货币的形式出现,电子货币的活动主要表现为数据在网络中的存储和传输。无论是存储还是传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进而影响电子货币活动的准确性,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1995年8月21日,美国一个防御严密的金融网络系统遭到黑客入侵,损失高达1160万美元。据有关国家官方统计,每年美国金融部门在互联网上被盗的金额高达6000万美元。我国的计算机高科技犯罪并不少见。可见,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是互联网金融业务交易的安全性。
从技术角度看,如何通过网络真正表达交易双方的意愿,就是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保密性和可靠性,而网络本身的脆弱性和保密性,使得处理难度加大在线金融中的安全问题。目前,互联网金融大多采用Web接入的形式,这是最有生命力的互联网服务形式。但是这个
网络的应用操作系统、网络的应用程序和网络通讯所依赖的TCP/IP协议中存在着不少安全漏洞,而且因特网上的主要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FrP)、远程终端访问和命令执行、万维网(WWW)等也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四、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统一
我们专注高端建站,小程序开发、软件系统定制开发、BUG修复、物联网开发、各类API接口对接开发等。十余年开发经验,每一个项目承诺做到满意为止,多一次对比,一定让您多一份收获!